第十五届江苏书展今天(7月3日)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焕新归来。当这艘巨大的“书舟”再度驶入火热的苏州,“苏”与“书”亦将再度合二为一,交融成一曲美妙的时空二重奏。今年的江苏书展有几多苏味?且随记者步伐,提前去探馆!
静听苏州文学浪漫之章
循着浓浓吴韵,很难不被苏州国际博览中心B1馆显眼处的“吴门今古星斗繁”苏州文学风采展所吸引。翩若惊鸿,婉若游龙,苏州从小桥流水的尽头施施然现身——此处的展陈,有亭亭的荷、修长的竹,还有乌篷船、纱帐幔。夏日江南的物事,招引着来者入梦。
整个展陈空间犹如一本立体而灵动的“龙鳞装”典籍,剖开一颗苏州的文心,供后来者细观。当中有苏州文学历史长廊、历代文学名人展示区、新时代文学风采展示区及互动打卡区,步步皆景致、处处皆精彩。苏州文学从先秦萌芽、魏晋风骨、唐宋华章、明清繁盛直至现当代勃兴的恢宏演进史被纳于其间。包括《范文正公集》《清嘉录》《游苏备览》《吴都文粹》《陆士衡文集》等在内的《苏州全书》部分图书,亦可撷取翻阅。苏州当代文学的繁荣景象与多元风采,也在此间可见一斑。
尤为有趣的是,一场以笺为凭、见字如面的“隔空对话”在这处空间悄然开启。苏州新闻出版集团古吴轩出版社以木刻水印传统笺纸制作工艺,收集并复刻了钱棨、洪钧、翁同龢等苏州状元及知名学者的八款用笺,悬于墙面,又邀请叶弥、范小青等苏州文学及文化名家,以笺纸为载体进行二次创作。今人与古人,跨越时空,共叙文学的无限浪漫。
此时此刻,倘有清风徐来,翻动一旁的《苏州历史与人物图谱》“龙鳞装”艺术长卷文创,苏州文学的灵动不需言语来形容。此长卷文创,由苏州新闻出版集团情调苏州工作室特别制作,亦是整个展陈空间内一大亮点,与“龙鳞装”典籍的空间设计理念相呼应。全轴将图谱与《姑苏繁华图》阊门段融为一体,用信息图表的形式讲述苏州历年发生的重大事件、诞生的先贤名人。展开长卷,静可观姑苏自古商业繁茂的市井风情,动可读苏州千年历史脉络,带来视觉与历史的双重震撼。
且看苏式生活古今共舞
在D1馆的苏式书香文化体验空间,苏州的书香被解构为一种古今交融、多元一体的沉浸式感官体验。这里既有极传统、极古典的老派苏韵,又有极现代、极流行的新式苏味。“苏”与“书”在这处小小空间内碰撞、交织,被具象为视觉、嗅觉、听觉、触觉,甚至是味觉。
一边是“承古·苏韵流芳”展区的苏式文人意趣。刚步入展区,犹如走进文人雅士的花园,入眼便是一座榫卯结构的小亭,颇具斗拱飞檐之妙。再进一步,仿佛推门踏入一间可莳花艺草、品书论画的苏式书房,其间摆放着造型别致的苏派盆景、做工精巧的各色香炉,还有极为应景的秀雅苏扇,凝练了苏式文化的雅致与隽永。值得一提的是,此间的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体验点,设有互动体验装置,市民、游客戴上VR眼镜,即可借由数智技术实现故宫太和殿、中和殿、保和殿的漫游,“实地”看一看铺设其间的御窑金砖,了解其历史源流。
另一边是“启今·交融重构”展区的当代江南潮涌。本届江苏书展的“大美汉字——中国文字创意设计艺术展”设于其间,汉字被当代艺术语言重新诠释,成为一面叫人眼花缭乱的、流动的“打卡墙”。“苏州博物馆文创”“黑胶猩猩”“合方书房”等本土文化品牌在展区内各美其美,展现苏式文化的当代魅力。不仅如此,这里还有“友谊时光”“元萝卜”“投石”等苏州科技厂牌的最新成果展示。市民、游客可以随时和“元萝卜”的下棋机器人对弈一场,比一比谁的段位更厉害。
还有咖啡香与书香兼具的“雅茗——对话”区域。书展期间,该区域将成为活动区,专家、学者将在这里举办名家讲堂、新书发布、阅读分享、讲座论坛、学术研讨等活动。这些精彩的阅读活动,将成为市民、游客与名家学者的联结纽带,更好地传递“书香苏州”的深厚文化底蕴。